文成畲族服饰的兴衰 - 卓简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案例 > 民族百科

文成畲族服饰的兴衰

来源:卓简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5-11-06   浏览次数:0  |    分享    加入收藏

“凤凰装”在清末光绪年间开始逐渐兴起,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,许多畲族人开始慢慢脱下美丽的传统畲族服饰“凤凰装”,换上普通的衣裳。

这种变化,在文成县富岙乡培头村也差不多,至今仍在坚持制作畲族服饰的手工艺者钟国其感受最为深刻。14岁那年,他拜堂哥为师,学做由丽水景宁流传过来的传统畲服。历经三年的刻苦学习,他终于可以在自己家开了小作坊,做起了定制“凤凰装”的生意。

据钟国其回忆,当时村里订做“凤凰装”的人特别多,订单可谓是一张接一张源源不断。他每天一大早就得去村民家中,给他们逐一进行量体裁衣。由于畲服是个细致的“手工活”既费时又费力,钟国其一天顶多制作两套,若接的订单为“新娘装”则需更久些。因此,一年365天对钟国其来说根本不够用,他恨不得一年有720天,甚至更多。

可随着时光的流逝,四十年后的今天,他家的“小作坊”内的墙壁上虽然还挂有几件做好的“凤凰装”,桌上依旧堆放着许多颜色鲜艳的布料、量尺等,但利用率已大不如前了。平常几乎接不到什么订单,除盛大的节日来临,村里有演出外。

曾经的辉煌逝去后,为了养家糊口,钟国其不得已把制作“凤凰装”由主业改为副业,重新将种田作为主业。但在闲暇时,他仍旧会拿起布料,练练“基本功”,如做盘扣等,使自己原有的“手上功夫”不会日久生疏。他不仅自己坚持这样做,还带动子女们一起做,手把手传授她们制作“凤凰装”的技艺,与她们讨论学习如何改良。如,将原先的面料改为麻、织锦缎等,领口到衣角的花纹宽度适当变窄,使其看起来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。

钟国其的这份坚持与守候,源于心中对“凤凰装”的深厚情结。他希望畲族服饰能早日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。

籍贯为畲族的原文成县人大副主任钟金莲,也想改变“凤凰装”的现状。退休后,她一直致力于研究跟畲族有关的服饰、民歌等,至今已出了不少书,举办过不少讲座。许多人对她的行为不是很理解,觉得退休后就应该呆在家中过忧闲舒心的日子。但她并不这样认为,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全面详细地了解畲族文化。

正是出于这份责任感,钟金莲自掏腰包,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,还拉上丈夫一起彻夜学习。时间久了,全家的生活字典里除了“畲族文化”还是“畲族文化”。在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,研究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图腾后,他们才开始着手写稿。期间,他们还邀请了多年研究畲族文化,志同道合的好友雷碎卿在他们家居住了整整3个月,帮忙整理、录入、校对。最终,由畲族人自己编写的《文成畲族文化》等书新鲜出炉了,“凤凰图腾”、“凤凰装”知名度瞬间迅速提高。

许多人看过此书后,逐渐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拥有众多畲族人口的文成县富岙乡培头村,都想去那里看看文成的畲族文化,服饰与民歌等。为此,村里还举办了众多系列的活动,如“祭祖”、“三月三”等。尤其是“三月三”(又称“乌饭节”),每到这个时候,畲族人会纷纷穿上传统的服饰,与大家欢聚在一起,表演原生态的歌舞。

由于“凤凰装”外形美观,有极大的观赏性,而今已经走出了畲族人居住的村落。不少编舞的艺术工作者纷纷对它进行重新设计后,再拿到特色服饰店里进行制作,转眼间变成了更为艳丽的舞台装。像温州市歌舞团排练的畲族舞蹈《喊山的山哈娘》,服饰就是经过二度创作的,配上演员优美的舞姿,展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,参加省里的比赛屡屡获奖。

畲族的“凤凰装”宛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美丽的小花,无论在何处都能娇艳盛开。只要你闻过它散发的香味,就会心醉,希望其能常开不败。



卓简首页 设计方案图样 关于我们 联系我们 品牌合作 客户案例 专家团队 诚聘人才 常见问题 少数民族百科

 

版权所有:杭州承梦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卓简品牌 浙ICP备12041082号 
全国统一热线:400-088-2205 客服QQ:2093674155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卓简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



 
卓简全国服务热线
400-088-2205
收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