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山壮族的丧葬习俗 - 卓简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案例 > 民族百科

文山壮族的丧葬习俗

来源:卓简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5-11-07   浏览次数:0  |    分享    加入收藏

  文山壮族的丧葬习俗,一般为木棺土葬。凡死者,因男女、老少、班辈不同,葬礼亦不相同。但葬礼最隆重,仪式最多者,是年过七旬的老人。

  报丧

  老人病危,在未死前,就将其抬到堂屋铺床上躺着。并将在其他村寨居住的子女召来,日日夜夜守候。老人一落气,就在门口连放三响火枪,向附近亲邻报丧。紧接着,一些人分头走向四方八面的村寨,向三亲六戚报信,一个孝子,由一个老人领着,挨家挨户磕头,每到一家门前、孝子就磕头,那位老人就说:“孝子磕头,请帮个忙,送老人上山安葬!”直到家家户户都磕了头,报了丧,才返回家来。而另一个孝子,飞快出门,去请么公来主持葬礼。孝女则挑着桶,到龙潭挑回清水,倒在锅里,摘柚子叶来煮水,为死者洗澡。死者是男,就剃头;是女,就梳头打扮。洗完澡,再为死者穿上新衣新裤新鞋袜抬起来,停放在堂屋中的一块席子上,脸上盖上一块白布,准备入棺。入棺前,子女轮番在尸体旁守候,寸步不离,严防猫从尸体上跨过。传说,猫从尸体上跨过,尸体就会动弹,甚至会直立起来,十分恐怖。富宁县的皈朝、者桑、板伦一带的壮族,老人死时,有几个子女,就用麻编织几条带子,按子女年龄,不分男女,从头至脚横着平行放在席子上,再将死者抬放在麻带上。入棺时,子女和亲属排成两行,每人拉着带子的一端,拽着麻带,将死者抬进棺木内,再抽出麻带,不用手抬死者装殓。

  入殓

  么公请到家门口,孝子孝女马上跪在门口迎接,么公抽出腰间的长刀,在空中画符。画毕,么公才走进停放死者的堂屋,含一口水喷在屋内,将长刀插在死者面前,口中念念有词。接着,掐算死者入残、出殡,下葬日时,入殓时,么公再叫孝女到龙潭里拾一盆清水给么公,入殓时,所有子女和亲属,都号啕大哭。这是与死者的决别。男人们将死者抬进棺材后,么公用柚子叶,一边蘸清水洒在死者身上,一边高声念道:“一洒甘露水,二洒得清凉……”念完洒毕,又手拿纸花,领着死者子女和亲属绕棺木一圈,并将纸花洒在死者身上。子女一边转着圈子,一边看着死者大哭。接着,用黄、红、黑、白蓝五色线拴在木钉上,盖上棺木盖,钉上木钉,直到钉好封严为止。

  守灵

  死者入殓后,没有选择好出殡的吉日,就要守灵。棺木在家中停放几天,就得守几天,日夜都有子女及亲属守护。丧葬期间,孝子孝女,都要戴孝。广南县的莲峰、阿科、旧莫一带的侬支系,死者子女都穿白衣白裤,头戴白孝帕,脚穿白鞋。一般亲属只穿白衣,或者戴白帕。灵堂一般都供有死者灵牌和衣禄饭,极其肃穆,庄重。广南县的八宝和富宁县的沙支系,灵柩前扎一道彩门,门内立一屏风。挡住棺木。并雕龙画凤,极为壮观。屏风两则,留有余地,直通灵堂。屏风正面,放一张桌子、放供祭品,插香点灯,灵柩上盖着一块黑纱。两侧铺满稻草或者席子,死者若有名望,或者是有钱有势的人家,在守灵期间还兴“典祖”。“典祖”前,在屏风前摆三张桌子,成品字形,请地方官吏三人到场,主官居中,两个副官分坐两边。这时,主持“点祖”仪式的“喊宫”将笔、针和红纸放在桌子上后,大声叫:“大孝子入内!”大孝子进门跪下,连磕三个头,站在三个官吏面前。副官将大孝子左手抬起,用针戳中指直至出血,才用笔蘸血,交给居中的主宫,让主官在红纸上书写死者姓氏。如果用血在红纸上写字,血不染纸,字写不上,就认为这个儿子不是死者的血脉,就再喊第二儿子。第二个儿子的血若再沾不上红纸,又再喊第三个儿子。若第三个儿子的血能在红纸上写出字,才认为他是死者的亲生儿子。哪个儿子和血首先能在红纸上写出字,才叫哪个儿子在出殡时抬灵牌。“典祖”不“典”则己,一“典”就必须“典”三代。

  出殡

  出殡前一天,三亲六戚必须赶到。死者后家和死者媳妇的娘家,一般送两只鸡,两只鸭,而礼金多少不一,人多礼多、人少礼少。女婿除送一头猪,一只羊外,有钱者,还抬三筒五彩纸钱,请两个吹唢呐,一群耍狮子的人,吹吹打打,赶来奔丧。有钱的女婿越多,吹唢呐的、跳狮子的、耍刀弄枪的越多,五彩纸钱也越多,丧礼就隆重热闹。穷女婿无钱买猪买羊,也必须买猪头羊头和猪尾羊尾来顶替。到死者家时,姑爷进门,在灵牌前跪下,而孝子则迎出门外,向所有来参加吊丧者磕头致谢。抬礼物者,祭献三牲菜肴。么公站在灵牌前、一向死者大声点报,请死者收下祭礼。献毕,便抬进厨房。每来一起吊丧的人,都这样举行祭礼,孝子和么公,忙得不可开交。

  吊丧者来完后,当天,就在院子坝里请么公做道场。院坝里插着五彩筒钱,筒钱下摆着桌子,桌子前孝子孝女一字形排列,跪在筒钱下。么公念念有词,声音不快不慢,不大不小,念个没完没了。当晚,孝子孝女聚集灵堂,用黄、红、黑、白、蓝五彩糯饭,祭献死者。接着,孝子孝女按年龄大小,依次抓五彩糯饭,放入衣禄罐内。抓饭时,双手交叉,一人只抓一次。孝子孝女多的少抓、少的多抓;先抓者少抓、后抓者多抓,抓到最后一个,衣禄罐刚满为宜。衣禄饭装满后,么公赤手画符,在罐内放上一半鸡腿,再用钱纸画符,用一块红布盖在罐口,拿五色彩线,将罐口扎牢封严,放在灵前。那一夜,么公念经,直至通宵达旦。富宁县那能地区的壮族,若出殡时辰冲犯着子女,又不能更改出殡时辰时,就举行跳火坑仪式。这仪式,必须在出殡前举行。那火坑,长约二米,宽约一米,坑内燃着熊熊炭火。跳火坑时,么公用木棒将坑内炭火打紧压实,按跳时跨步大小,每步都铺一张浸水的钱纸在火炭上。铺毕,么公含口水向空中一喷,念过祭词,便走在前,孝子孝女按年龄大小跟在后面,从火坑中按步数走过。这种跳火坑仪式,除那能地区外,其他壮族地区不这样做,如出殡时辰克着子女,子女则回避,不参加葬礼。

  出殡那天清晨,么公大叫:“出殡!”随着他这一声喊叫,鞭炮辟辟啪啪地爆炸,孝子孝女鸣鸣哇哇的哭。他们一边哭一边跨出大门,长子抱灵牌在前,大姑爷捧衣禄罐跟后,其余孝子孝女,年龄大小,一字形从门槛前排到院坝中,头朝门内,脚朝外,依次趴在地上,让棺木从背上掠过,为死者搭桥。孝子等棺木掠过,又依次爬起来,急步朝前,趴在地上。如此反复三次,搭了三次桥,才不再趴下,棺木抬到做道场地停下,将灵牌和衣禄供祭灵柩前,才回家中吃早饭。

  吃过早饭,到吉利时辰,拿一块红布(有的地区用黑纱,有的地区用毯子)盖在棺木上,布上再放一只雄鸡,照例大儿子抱灵牌在前,大姑爷捧衣禄跟后,孝子孝女排成“1”字,搭桥送死者上山埋葬。他们搭了三次桥,就跟随棺木前进。一路走,一路哭。抬筒钱的,吹唢呐的,跳跳打打的,都极悲痛。

  文山县攀枝花一带居住的壮族,出殡时,不仅有抬筒钱、吹唢呐的,还有跳纸马舞,耍刀的。那跳纸马舞的前后左右纵跳,或抖马铃铛,或昂头摆尾,舞姿优美,舞步刚健。那耍刀的,或杀东,或杀西,舞得呼呼风响。送老人上山安埋,为何跳纸马舞呢?传说宋朝年间,交趾人经常到壮族村寨骚扰。一年腊月,天天都是满天大雾。因近年关,大人忙杀猪煮酒舂粑粑,就叫娃娃吆牛上山去放。恰恰那天,交趾人将牛抢走了。男人们听说,都抬着刀枪箭戟,冲出寨子,去追牛。男人走后,交趾人来抢寨子!男人都不在家,难以抵抗交趾人,就在这时,一个叫王三姐的出了一个妙计,领着寨中女人,女扮男装,用纸、布做了一些假马,系上铃铛,套在身上,有的提刀,有的舞箭,迷惑阻挡交趾人进寨抢劫财物。交趾人见寨中有许多“男人”抬着刀枪,骑着马,奔来奔去,雾又浓,看不清楚,不敢进寨,只得盘桓观望,伺机攻寨。不多一会儿,男人们赶着牛群回来了。女人们乘机杀出,与男人们里应外合,消灭了来犯的交趾人。过了几十年,王三姐死了。为了颂扬王三姐大智大勇,保卫壮族村寨的精神,激励后人敢于反抗入侵者,就用纸、布做马,染上颜色,习演她领着妇女们迷惑交趾人的基本动作,送她上山安埋。后来,这种送葬习俗,就一代传一代,传到今天来了。但年轻人死时不兴跳纸马舞,要年老的人死送葬时才跳。

  下葬

  死者抬到山上,就挖塘洞,抬石头,忙个不亦乐乎。到下葬时辰,男人们才将棺木放进塘洞内。接着,孝子孝女用衣裳下摆兜土,撒在棺木上,你一兜,我一兜,连撒三兜。孝子孝女撒完,三亲六戚接着每人撒三兜土。之后,众人刨土垒坟堆,砌围坟石,立墓碑。并将衣禄罐埋在棺木左侧。坟砌好后,孝子点香烧纸,祭献死者,并把抬来的五色筒钱一概火焚,送给死者阴间受用。献毕,大孝子捧起灵牌,和众人一起依依不舍回家,将灵牌放在神龛上供奉。葬后三天,子女再次杀鸡煮肉,到新坟前祭献,并进一步修整坟墓叫复山。此后,只有每年清明,才去坟上祭献。

  守孝

  广南地区的侬人支系,老人死那一年腊月二十九日晚,兴为死者做纸衣,杀鸡杀鸭,做粑粑,蒸糯米、进行祭献。当晚,一家老小通霄不寐,大讲老人的功德,大谈老人抚养儿女之恩,缅怀死者。老人死后三个月,或者一百天中,只吃素,不吃肉。三年内,女子不能唱歌,不能嫁娶。所穿孝服,除了换洗之时。都经常穿在身上。孝鞋,则到穿烂为止。



卓简首页 设计方案图样 关于我们 联系我们 品牌合作 客户案例 专家团队 诚聘人才 常见问题 少数民族百科

 

版权所有:杭州承梦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卓简品牌 浙ICP备12041082号 
全国统一热线:400-088-2205 客服QQ:2093674155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卓简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



 
卓简全国服务热线
400-088-2205
收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