侬支系女性服饰——马关壮族的服饰文化(一) - 卓简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案例 > 民族百科

侬支系女性服饰——马关壮族的服饰文化(一)

来源:卓简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5-11-07   浏览次数:0  |    分享    加入收藏

马关壮族侬、土、沙、拉四个支系的服饰各有特色,特别是女性的服饰差异更大。而男性的服饰则大体相似,都是以自织自用的青黑色粗布为主,青黑色布帕缠头,对襟有领或无领上衣,下着为宽边大裤。

历史上的“侬人”女性,上着为双层青黑色粗布料,有领斜襟布扣或银扣短衣,及有领对襟银扣短上衣。衣襟、衣角、袖口均镶有花边图案。下着为青黑色粗布料的细摺双层围裙,又将裙收缠成“鸡翘”形态于臀部,裙内还穿有宽边裤子;头着将头发梳理后缠成鬏鬏于头顶,用宽约12厘米的青蓝黑色双层长帕作为内帕围缠在头上,并将内帕两端分别裹成筒形塞在两耳上方倾前的内帕内,形成凸起的“两支拱角”。然后再用一块宽约20厘米的青黑色单层长帕,两端还特制有吊须,日常装饰只用一般自制土布料。如果逢结婚、送亲、接亲、访友、作客等均用蚕丝制品作外帕(壮族语称帕缅),此帕用于缠在内帕的外围上。缠的方法有两种:即在炎热的阳光下活动时,在前额上缠成遮阳式的(壮语称“帕仙”),另一种是在一般情况下的平额式(壮语称“帕剥”)。还有近代从砚山、西畴等县进入马关的壮族妇女,也保留有她们当地的头着装饰(壮语称“帕养”)。脚上一般穿的是鞒尖形布鞋,从鞒尖的两侧延至后根,绣有花边图案,在图案沿上接有约15厘米的布鞋桶。内帕、短上衣及围裙的外层,选用较细的黑布,并用“硫星石”滚过进行精加工,形成光亮的黑布。

银制装饰:头上的鬏鬏配插三块半圆凹形的银制碧簪(壮语称“亚处”),佩戴葱花须的银制耳环。前额内帕面上镶有规律性的百余颗银泡;脖颈上佩戴银制项圈,在项圈的背面佩挂银鱼,在鱼肚线上又坠有数只银制葱花。脖颈至胸前,佩戴5~6条不同形状、不同名称的银制项链,即线链(也称三角链)、单扣链、双扣链、三扣链、腰牌链、双压领(此链更显得特制,上面分别配装有银鱼、银锁,在银鱼银锁的下方,又悬挂有银制葱花)、下牌等银制项链。手上带有圆形、偏形、花孔形等银制手镯(在花孔手镯上又佩挂银制葱花),手指上还佩戴多种式样的银制指箍。各种银制项链及项圈装饰,仅限于结婚时新娘、接亲送亲妇女、新娘和随行妇女拜年等情况下装饰使用,日常只配带碧簪、围腰链、手镯、指箍等银制装饰。

古代壮族侬支系新娘,还有两件特别的装饰,即壮语称“帕岳”和  “郎淌海”。两者全属蚕丝制品,新娘配套专用。

“帕岳”用于头着外帕。总重量为230克。长233厘米,宽28厘米,以中心格的中线为界。分为左边长119.5厘米,称长端;右边长113.5厘米,称短头;帕面全长205厘米,以2×28平方厘米的花方隔成十一格。中心格为28×28厘米的正方格。除两边各为2×28厘米的隔条外,还有16×28厘米的中心块,将各色丝线搭配挑刺而成图一形,分别均匀整齐地布点在中心块的36个点上,两边各有3个隔条,中间隔条为双条白丝线格,利用黑色丝线挑刺为2×3厘米的黑色方形块均匀布点,两边隔条的尺寸与中间隔条相似,仅除利用黑色丝线外,还用其它色丝线搭配,分别挑刺成二、三、四、五图案均匀搭配布点;左边(长端),共5大格,利用上述规格的隔条,分别隔开。以黑色丝线为主体,搭配其它色丝线,挑刺成图六的花纹图案,分别均匀布点在各格内。尾格(即第五大格),须挑刺成图七的图案,并均匀整齐地布局在20个点上,其余与各格相同。长端的作用是在戴帕时要有一个转角折叠,扣除折叠部份外,便与短端的长相等,达到两边吊须等高的目的;右边(短端)的制作格式、花纹、图案与左边相同,只要求各大格缩小1~2厘米即成了短端,一般外观没有明显的大小区别;两头的吊须共为150股白色丝线组成。吊须的末端是悬吊着“吊虫”,“吊虫”是采用黑色丝线为主体,各色适当搭配,缠结成直径1~2厘米的圆柱虫形。然后将吊须有序整齐地排列在“吊虫”上固定即可;戴“帕岳”的方法大体与平时戴外帕相似。但是,要求把好四个要点:一是要折叠为4层;二是转角折叠90°;三是末端要固定在两耳上方;四是两边锤须高度要相等。

“郎淌海”(壮语意即太阳围腰),共两块组成,每块长80厘米,宽23厘米,共分5格,以1.5×23厘米的各色图案作隔条。各格的挑刺花纹图案均与“帕岳”图案相似,只是严格区分左右块即可,其太阳形图案是刺绣于两块并列处的末格末端内侧,即左块的太阳图案是安置于右下角,右块的太阳图案是安置于左下角,距边沿布2厘米。“太阳”图案又分为内圆(直径2.5厘米),外圆(直径为6.5厘米),整个圆又分上下半圆,以黑蓝色为底,其它各色搭配挑刺各形花纹图案。腰头,全是白色蚕丝纺织品。穿戴时,此部份与裙头拉齐系在腰间上,并被短上衣脚所盖。

“帕岳”、“郎淌海”与短上衣、长裙、翘尖花鞋、各种银器装饰配套穿戴。壮族说“特帕岳,郎淌海,海鼻梁”,其意是了不起,赞美壮家新娘的特殊性礼仪服饰。“帕岳”、“郎淌海”是蚕丝纺织制品,整个花纹图案、格式的设计、布局、制作均在织布机上边织、边想、边挑刺而成,工艺繁杂,体现了壮家妇女具有的耐性、细致性和心灵手巧。

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先进民族的影响,侬支系的服饰也有较大的改进。早在民国中期就有侬支系的进步人士卢绍雄、卢善术(后寨人)、王世珍(马洒人)等先后对侬支系的女性服饰提倡改革,收到了一定效果,还直接影响到西畴、麻栗坡等县侬支系村寨。改革后的服饰与汉族女性的装饰相似。不同的仅限于头上包帕,大部分地区尚未改变。上身胸前佩带的围腰也有尖顶和平顶之分,围腰的上端,另镶有一块刺绣各种花草、鸟兽的图案,并以金银色底压边,通过腰链、连挂腰牌、悬挂围腰,围腰中部两侧,又接上用白花或蓝色等布料制作成围腰带,围身至背后打成活结(也有富裕人家是用银制围腰带,称背链),此种装饰使青年妇女显得更有精神、更美丽。20世纪80年代后,部分侬支系的少女已改穿现代时装。


卓简首页 设计方案图样 关于我们 联系我们 品牌合作 客户案例 专家团队 诚聘人才 常见问题 少数民族百科

 

版权所有:杭州承梦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卓简品牌 浙ICP备12041082号 
全国统一热线:400-088-2205 客服QQ:2093674155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卓简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



 
卓简全国服务热线
400-088-2205
收缩